手指点击触摸屏就可以翻看当日161份国内报纸,打开电视便可重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北京故事”,中小学生还可以在无线上网自习室里学习……截至目前,这样的“数字文化社区”去年在朝阳区已经开放了70家。朝阳区文化委副主任马骏日前表示,今年计划继续新建60家数字文化社区,使区内街乡覆盖率达到100%。
“全市建设100个数字文化社区”是2012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列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十大惠民工程。其中,朝阳区承担了70家数字文化社区建设任务。
去年2月23日,本市首家数字文化社区在潘家园街道图书馆投入运行。潘家园街道图书馆位于松榆北路和武圣东路交叉路口的西南角,是一座灰色的二层楼房。“原来二楼图书馆只有300平方米,如今扩充的新馆面积达到700平方米。”马骏说。
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在于,数字图书馆采取数字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数据显示,数字文化社区平台传播的信息包括300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电子期刊、2000种中华文化视频、50万册古籍、2万场讲座及专题视频等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而近100万元的改造费用,更让多媒体互动区域在图书馆里占了大部分空间。
基于歌华有线电视网高清交互机顶盒建立的数字社区平台,包含了剧场在线、北京故事、中华文化等16个栏目,近2000小时的视频内容,读者戴上无线耳机便可欣赏海量节目;配置了46英寸大屏幕的“数字阅报机”是一台方便老年人阅读的专业设备。机器里,全国各地161份报纸实时更新,老人用两个手指一撑,电子版报纸字体可以放大三四倍。轻点一下按键,报纸就会自动翻到下一版。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贴心服务,尽管家门口守着首都图书馆,潘家园街道图书馆开放近一年来,还是培养了一大批像左大爷这样的忠实读者。如今,潘家园街道图书馆日均读者人数,比改造前翻了一番。
马骏介绍,各家数字图书馆将分步骤、分批次将数字文化社区,纳入全市图书馆“一卡通”通借通还体系,让读者借阅图书更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