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五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是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作用的前提。2021年5月1日,《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后我国第一部市级层面的地方性公共图书馆立法,也是“十四五”开局后我国第一部文化领域地方立法,受到广泛关注。《办法》实施一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又有哪些新亮点、新成效?
1.五大举措
推动《办法》贯彻落实走深走实。为全面推进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落实《办法》被列入2021、2022年度《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重点工作项目清单》《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中。为切实做好《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简称“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制定了《学习宣传贯彻〈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工作方案》,通过“抓好学习培训、开展普及宣传、落实重点任务、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五大举措,提升《办法》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全年通过宣传视频、专题展览、条文解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2021年5月,《〈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解读》专题讲座在线举行,佛山地区图书馆从业人员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今年3月,《办法》宣传活动走入人流旺盛的文化商圈岭南天地,与市民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学习。
2.效能革命
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实效。针对《办法》提出的“加强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佛山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2021年12月,三水区新图书馆启用,其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功能丰富、分区合理、动静相宜,让市民在文化滋养中享受美好生活。在效能提升上,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结合《办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发展的部署,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革命”为抓手,推动各级政府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对阵地建设、运营和管理等环节进行了自查、自纠,在场所知晓度、文化活动参与度方面着重提升,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机制创新
管理改革亮点突出。为进一步落实《办法》第二十条提出“通过完善理事会等制度,提升公共图书馆现代治理能力”的要求,深入推动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激发图书馆生机与活力,佛山市图书馆开展了理事会换届工作。2021年7月,佛山市图书馆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将切实行使“五大权力”,进一步优化职责明确、运行高效、决策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彰显国内图书馆界法人治理实践中的“佛山特色”。为进一步推动佛山市公共文化繁荣发展,今年4月,由佛山市图书馆、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佛山市文化馆、佛山市博物馆等9家单位发起的佛山市公共文化促进会成立,将在政府、文化从业者、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4.体系建设
运筹帷幄谋全局。《办法》实施这一年,佛山市加快构建走在全国前列、独具佛山特色的联合图书馆体系。在制度设计上,2021年12月,佛山市发布了该市首个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地方标准——《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管理规范》,提出了联合图书馆体系的建设原则、目标、架构,明确了各方功能与职责,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明晰统筹管理标准等。
同期,《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佛山将以联合图书馆体系为主体,建成在身边、在掌上、在“云”端的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全民阅读之城”。
在多元融合上,重点关注并积极满足产业工人的文化需求,创新融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方资源与企业合作建设“凯时官网手机版下载的文化家”,打造属于企业员工的文化家园,助力佛山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民宿图书馆和“粤书吧”“读书驿站”“顺图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邻里图书馆”项目成效显著,地方标准《邻里图书馆建设及服务规范》正在制定中,计划于2022年内完成。该项目已于2021年12月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21)》,是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截至4月底,全市已建成“邻里图书馆”1361家,累计从图书馆借书和转借图书54万册次,举办活动1854场,服务读者6.5万人次。
目前,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成员馆已发展至395家,全市可供读者借阅的文献总量达1478万册(件),注册读者有183万余人,全市注册读者率达19%,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管理、分级保障、分类建设、分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5.文脉传承
推动焕发岭南广府文化新活力。保护、传承、弘扬地方文化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担当,《办法》中在不同条款提到要“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年来,佛山市图书馆发挥中心馆的作用,与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保持联动,分别开展《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项目和《粤剧文献总览》编纂工作,为后续开发研究打下基础;开展全国公共数字文化项目,拍摄制作《了不起的佛山文化》系列微视频;整理出版《盛世琼花——佛山粤剧粤曲群英录》《佛山历史文献版本目录》《佛山市珍贵古籍图录(佛山市图书馆卷)》《佛山人物志》,开展佛山武举史料整理与研究等;启动“佛山中医药文化馆”建设项目,打造出一个500平方米的集中医药专题文献展示、阅读、研究,佛山名医名药宣传,中医名家健康知识讲座,中药知识普及、中药材种植等多位一体的佛山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推广工作,促进馆藏特色文献的活化,助力佛山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
6.深化合作
携手共建人文湾区。《办法》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中心馆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图书馆建立文献交流与文化合作机制,加强人文湾区建设。”佛山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为契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积极加强与粤港澳业界同行的业务交流,积极推动区域图书馆事业共建共享。2022年4月,粤澳“共读半小时”活动在佛山市内近30个共读点同步举行;市、区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展“广佛同城共读”活动,通过“共荐、共选、共读”的形式,强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广佛联动效应;汇集广佛两地藏家、大湾区多地的收藏家作品,举办“品读佛山·湾区文化”系列展,让市民充分领略“岭南文化”的魅力;佛山市图书馆与广州市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琅嬛墨痕·穗佛韵长——《广州大典》及大典中的佛山文献展”;通过“公共图书馆广佛通”项目,持续推进广佛公共图书馆服务同城化。
7.技术赋能
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新图景。《办法》第四十六条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支持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中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信息技术,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佛山以技术升级推动服务全面升级,为市民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实现“知书达里”图书预借服务、“知新阅易”新书借阅服务、刷脸办证、手机转借等便民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推动“邻里图书馆”“易本书”小程序上线运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易本书”平台是国内首个实现家藏图书、公共图书馆馆藏同平台流通的公益性、综合性资源共享平台,截至4月底,平台使用量为7.4万人次,市民上传家藏图书2.5万册,流通订单6800余单。该创新服务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和《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中国艺术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外,佛山市图书馆积极发展o2o服务模式,计划依托智能立体书库,搭建全市文献网络借阅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为市民提供智慧化网借服务;南海区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全覆盖建设,计划到2022年底,智慧图书馆建设要覆盖全区290个村居(社区);顺德图书馆创新推出agv智能图书分拣、消毒、搬运一体化系统,有效提高了馆藏图书的周转效率和服务效能。
8.理论创新
推进图书馆法治实践与理论双向赋能。为了更好地总结立法实践经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积累经验、贡献智慧,佛山市文广旅体局高度重视对立法实践的理论提升,组织撰写专著、学术论文,推动实践与学术互相促进。2022年4月,由佛山市文广旅体局与中山大学课题组合作编写的《〈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解读》专著正式出版,通过条文释读、立法侧记和特色亮点分析对《办法》进行了深入解读。2021年7月,《图书馆论坛》刊发了倪晓建教授、李国新教授、柯平教授、申晓娟院长、程焕文教授和王惠君馆长等专家学者撰写的6篇文章,从不同视角解读《办法》;2021年12月,《图书馆建设》刊载了6篇围绕《办法》、公共图书馆立法、总分馆制建设等相关主题的专题研究文章。在课题研究方面,《两法实施背景下地方图书馆立法研究——以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立法为例》获2019—2020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立项,《地方立法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政策研究——以广、深、莞、佛四市为例》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2020年度阅读推广课题立项,两个课题均已于2021年结项。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作为兼具创新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的地方行政规章,《办法》实施一年来,在设施保障、机制改革、体系建设、地方文化传承、区域协作等方面发挥实效,切实保障了公民的阅读权益。下一步,佛山将进一步加大《办法》的宣传推广与贯彻落实力度,推动各级政府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让公共图书馆服务聚人气、惠民生、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