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台阶、郁郁葱葱的爬山虎、灵动复古的拱形高窗、还有上下透光的玻璃地板……提起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每位学子心中都有一幅画。杨绛先生说“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杨振宁院士称“全中国最讲究的图书馆”。
2019年12月,这座百年图书馆启动修缮工程。今天(2020年11月5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施工方北京建工六建获悉,老馆屋面和外墙部分的修缮工作率先完成,外檐落架亮相于清华园。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这是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段,用来形容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亦是妥帖。
前身为清华学堂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是一个新老建筑完美融合的楼群,与大礼堂、体育馆和科学馆并称为清华大学早期“四大建筑”。
图书馆老馆之东翼即是清华最早的图书馆,1916年开建、1919年落成,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后,馆藏逐年大量增加,馆舍不敷使用。于是,1930年,馆舍开工扩建,新增了中部和西部的建筑,即今老馆之中厅和西翼,由与梁思成齐名的中国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1931年,扩建工程竣工,图书馆面积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不久后,朱自清教授担任了图书馆委员会主席。
宽敞明亮的大厅,深邃宁静的书库,仿照欧美新式避火法建造,地面铺设着厚毛玻璃透光地板,即便百年之后回看,图书馆老馆仍不失建筑风格上的时尚和前卫。
“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属于文物保护建筑,东翼已有百年历史,中厅和西翼也已建成近90年。”2019年,清华大学校方宣布,出于文物保护和使用的需要,决定对百年图书馆老馆启动修缮,这也是近20年来老馆的第一次“大修”。
下午,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走进老馆修缮现场,感觉到的是平静。这里,没有喧闹的施工场面,有的只是轻手轻脚干活的工人。他们中,有的在细致地安装纱窗、有的在认真清洗外墙面,似乎都不忍打破时光的寂静。
“老馆修缮按照文物建筑的维修标准严格执行,‘修旧如旧’,在外观、内置等方面都尽量保留原样。”项目负责人李万博介绍,本次修缮主要包括建筑整体修缮、机电设施升级、结构病害处理、功能分区优化和借阅设施完善等工作。为了尽可能地恢复历史原貌,清华大学特意从亨利∙墨菲家乡的博物馆中复印了一套原始图纸,作为此次修缮的重要依据。
修缮工程从图书馆的顶子开始。3000余平方米的屋面,近五成瓦片已酥脆破损,项目部根据原有形制定制加工,规格样式与原建筑风格完全一致。图书馆外墙面的修缮是对破损的极小部分红砖,选用相近材质的砖件进行修补,并做随色处理,以保持外观的年代感。
“到今天,屋面和外墙的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图书馆内部的修缮。”李万博告诉记者,这是他做过的最有文化气息的修缮工程。
按照计划,整个修缮工程将于2021年完工。明年,清华大学110年校庆之时,老校友们可以重回老馆,重温一下当年的苦读时光。
据说,上世纪30年代,泡图书馆被清华学子戏称为“开矿”,每天开馆前,就有好学的年轻人在门前排队。最后,带您听一听学子心中图书馆老馆的样貌。
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
“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季羡林:
“我一想到清华图书馆,就有一种温馨的回忆,我永远不会忘记清华图书馆。”
当代作家、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
“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荫麟:
“我们的图书馆,屹立在稀疏的柳影中间。左边带着清冽的流溪,后面枕着野草密盖的假山。阶旁草茵两幅,以矮松作篱,中间夹着一条入路。路口的左侧挺起一株膏葱古柏,前面草地的正中;姹紫嫣红环绕一个喷水池,三串距跃的泉珠和摇曳的柳丝,一块儿舞蹈。这不是《四时读书乐》诗中的画么?”(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