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讲座在假期送上文化盛宴、“高颜值”和“黑科技”带来视觉和体验上的双重享受……2019年国庆假期首日,金湾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市民开放。该馆在国庆长假期间共吸引近3万人次入馆,连续24场开馆主题文化活动,为市民送上了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也让金湾区图书馆(新馆)成为全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金湾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这样一座全市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在满足辖区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向往的同时,也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吸引创新人才集聚。”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金湾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接下来,金湾区将以高水平推进硬件建设、文化活动、非遗传承等为抓手,为金湾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硬件建设:
投入超10亿元建设多个文化设施
在金湾区迎河东路西侧,两栋已经完工的铝板幕墙外观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两栋建筑犹如一对展翅高飞的“翅膀”,组成金湾航空新城公共文化中心。该公共文化中心总投资额为6.5亿元,目前已经完工。其中,金湾区图书馆(新馆)已于今年国庆假期首日正式对市民开放。
投资近2.3亿元的金湾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超过28000平方米,是全市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规划设计藏书量约70万册,设有儿童阅览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航空主题阅览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金湾区图书馆(新馆)在拥有高颜值外表的同时,还配备了智能书架等黑科技,可谓内外兼修。
与该馆同日对市民开放的还有机场东路美化绿化提升工程一期项目(金湾情侣路)沿线的三个功能馆。总投资1550万元的“阅享馆”“跃动馆”“悦览馆”,将为市民提供24小时自助借阅、餐饮、旅游信息咨询、文化沙龙、主题展览等服务,为文化惠民提供硬件支撑。包括“阅享馆”的城市书屋在内,金湾区目前已有两个城市书屋示范点投入使用,城市书屋示范点实行24小时服务模式,将有效解决图书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年来,金湾区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资金超过了10亿元。”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除了上述多个已经建成开放的文化设施外,金湾区接下来还将推进金湾航空新城市民艺术中心、金山公园城市书屋等项目建设。其中,金湾航空新城市民艺术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将接近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具有高端艺术传播、公共文化交流等功能。
文化活动:
国庆假期吸引3万人次入馆打卡
今年国庆假期前三天,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则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漫画家“小林”林帝浣、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先后莅临金湾区图书馆(新馆)。“大咖”们围绕“如何增强阅读能力”“ag600研发背后的故事”等主题,为市民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分享会,让现场听众产生强烈共鸣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包括给市民带来头脑风暴的“大咖”讲座在内,金湾区图书馆(新馆)还在国庆期间推出了金图姐姐讲故事、国学课堂等共计24场次的主题文化活动,吸引近3万人次入馆。家住新馆附近的市民张先生表示,这里不仅有高大上的阅读环境,还有类型丰富的活动和体验项目,“小朋友很喜欢到这里来”。
“先要独自上路,才会遇到同路人”“好担心自己老了怎么办,那些广场舞看起来好难”……在金湾区图书馆(新馆)一楼中庭,由林帝浣带来的《等一朵花开》主题画展,结合水墨画、书法、文字,以漫画趣说世相的形式,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定期举办展览将是金湾区图书馆(新馆)一楼中庭的一个重要功能。”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林帝浣工作室——“等一朵花开”小林漫画阅读艺术空间,已落户金湾区图书馆(新馆),该艺术空间在未来将举办读书沙龙、小型书展等文化活动。与此同时,该新馆也将开展“妈妈讲故事”等活动,邀请普通市民走进新馆开讲,开展形式更加多样的活动。
“除了本次新馆开馆活动外,金湾区在上半年也开展了多项品牌文化活动。”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童心向党”金湾区第15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先后举行了书画及艺术表演等4场比赛,共收到报名艺术作品438件,“选送参加珠海市第31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决赛的作品,也斩获6金5银和5铜的好成绩”。该人士表示,金湾区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为发展方向,着力强化文化品牌建设,实现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非遗传承:
创新形式激发非遗活力
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金湾非遗竹编插花展”也走进了金湾区图书馆(新馆)。在该新馆三楼的小林漫画阅读艺术空间内,到场市民除了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竹编艺术品外,还能现场体验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还是群众了解本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金湾区在通过高校专业资源和学生群体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还以创新“非遗”表现形式等抓手,让“非遗”焕发创新活力。近三年来,金湾区在“非遗”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目前拥有区级及以上“非遗”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1项,省级3项,市级9项
“非遗”传承人既是“非遗”得以延续的根本,也是开展“非遗”宣传的基础。自2013年以来,金湾区率先制定传承人培养区级管理制度,对每名传承人每个月给予300元的经费补贴,并为传承人链接省、市级相关资金、展示平台等资源。依托现有传承人队伍资源,金湾区先后成立了金湾一小、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等8个“非遗”传承基地,每年给予每个传承基地2万元的扶持经费,用于非遗培训、展演活动和节目编排等。近几年来,金湾区每年培养500多名“学徒”,初步建立了“小学传承—高校创新—产业发展”的“非遗”文化传承体系。
“近年来,辖区文化部门始终鼓励传统文化爱好者基于‘非遗’进行文艺创作。”金湾区相关人士表示,根据三灶鹤歌鹤舞的非遗元素与传承民乐相结合创作而成的作品《爷爷唱的诗》,获得了2018年广东民歌民乐大赛金奖。近三年来,以金湾区“非遗”为元素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斩获的省、市类奖项超过20项。
金湾区相关人士介绍,金湾区接下来将探索三灶编织、三灶狮舞等“非遗”项目的产业化,与高校、企业合作,设计制作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继续做好“非遗”“六进”活动和“非遗”传承基地等工作,进一步壮大“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挖掘‘非遗’文化宝矿,让辖区群众享受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非遗’文化产品。”(廖明山、罗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