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首都图书馆多功能厅里,老朋友、新面孔欢聚一堂,共同期待新一年“乡土课堂”讲座计划的发布。
创立已历5年的“乡土课堂”由首都图书馆和北京社科联、北京史研究会主办,以“讲述北京乡土文化与人情风物,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京城历史文化”为宗旨,每周六免费开讲,5年来已为市民奉献讲座200余场,观众累计逾3万人次。
发布仪式上,“2008年’乡土课堂’讲座工作主题计划”照例受到听众的追捧。不少听众一大早儿赶来,就为早点知道新一年的讲座内容。小刘是北工大二年级的学生,看到今年有好几场关于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的讲座兴奋极了,他说,自己报名参加了奥运志愿者,多了解一些北京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能更好得为北京奥运服务。两鬓斑白的王大爷自诩是“乡土课堂”的“老粉丝”。他正一边看讲座题目,一边在“前门大栅栏风物”、“美哉!北京城——古都北京赏析”等篇目前做标记。他说,听“乡土课堂”两三年了,每到周六上午来首图,都已经成了他和老伴儿的“生活习惯”。
仪式上,首都图书馆陈坚副馆长做了《2007首图讲坛·乡土课堂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工作报告》,北京史研究会李建平副会长向听众公布了《2008年首图讲坛·乡土课堂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工作主题计划》。此外,北京印刷学院李一凡教授的视频演示“北京历史文化与多媒体艺术表现”、“北京地区博物馆讲解员大赛”获奖选手的精彩表演也为发布会增添了活跃气氛。
据悉,今年首图“乡土课堂”将重点推出北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传统风俗节令和人文奥运等四大主题。每周六上午开讲,全年讲座预计50场左右。
1月,首图将邀请知名专家为您细说“北京城”——13日,将特约《城记》作者、新华社主任记者王军,与读者共叙“北京旧城”。12日,北京市社科院孙冬虎研究员将开讲“大栅栏地区街巷变迁的历史地理背景”。19日、26日,北京学研究所王越研究员将带领听众探寻“北京胡同之源”,细说“胡同”非蒙语“水井”,而是源于汉代的“巷”。
图1:活动现场
图2:认真的观众
图3:视频演示“北京历史文化”
首都图书馆
2008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