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事物,“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近日在第三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首度发布。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究竟有什么作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中国青年阅读‘内容更好,成本更低,模式更优’,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指数来估算中国青年阅读对社会转型、文化崛起,甚至对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作用。
的确是这样,阅读,不仅是修身养性,获得知识和经验,追求真理和思想,它更能使人悟得政治智慧和社会学经验,接受政治教育和社会教化等,通过阅读政治类图书,或者政治感悟式的读书,借此可以提高理论水平、政治修养及社会自我意识。
比如,近期播出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受到很多年轻人的热捧,尤其是大批90后也成了追剧党。除了观看这部现实感和政治意义极强的电视剧,他们也热捧这部同名小说,在他们看来这部政治小说,在于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反腐题材小说,尺度大、说真话、爆猛料,书中人物没被脸谱化,而是活生生存在着,更接地气,每一章节都在刷新读者对于“主旋律”的认知。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致力于勾勒中国青年阅读“变化的轨迹”,找到能够贯通阅读变化之弧的“轴线”,为青年人找到阅读的建设之路。21世纪以来,中国青年阅读潮流可谓“一波三折”。纵观中国青年人的阅读,无论是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式以及阅读的文化理念,深受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的特色和特征,这种影响和特征就是中国青年的阅读带着时代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技术的色彩,所有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潮流都贯穿到这种阅读生活之中,可以说,中国青年的阅读文化就是时代生活的鲜明镜像。
从“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可见,目前,中国青年的阅读已经从传统的“平”阅读时代,到“屏”阅读时代,再到互联网 “阅读指数”时代;从“书报刊”出版物,到“网络作品”,再到“小而碎”的微内容微文本……中国青年阅读的形态与业态、心态与生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能否认,现今的青年人因为热衷“屏”阅读时代、网络作品,在阅读中存在着纯文学、经典名著缺失的情况,而流于“碎片化”、技术化的阅读,致使专注与沉思的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但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渴望更新的世界,新的文化模式不断涌现,衡量和评判一种文化现象、阅读现象的价值观念的尺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且,今天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努力成为多元文化的个人。多元文化的个人最普遍的思想和行为的特点,就是对各种文化保持同样程度的尊重。青年人新的阅读方式,需要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互相冲突,而且有时是互不相容的倾向和愿望中,追求不易达到的平衡。这应该成为我们寻求对待在争议中发展的青年人阅读方式的一种态度……
在“中国青年阅读指数”中,还有许多现象值得深思。比如,文学方面的阅读需求下降而供给却大幅上升,并不能说明中国青年的文学需求下降,譬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为许多年轻人所珍爱,说明年轻人是喜爱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许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