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6月1日伦敦讯 (记者tom cunliffe 陈潇 王志永)五月底,中国网记者采访了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艾超世(charles aylmer),了解到该馆即将在本月上线的数字图书馆公开展出其珍藏的稀有中文文献资料。
自1632年白金汉公爵赠送该馆第一批书籍开始,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中文文献资料的历史已超过380年。从其藏书范围和收藏质量上,剑桥大学图书馆都堪称世界上最好的中文图书馆之一。
作为中文部的主任,艾超世对全馆的所有中文藏书的书目情况了如指掌,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英国各研究机构的中文文献研究进展。他提到,即将公开的中文古籍中将包括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珍贵资料和稀有的古代甲骨文文献。艾超世说,这些甲骨文文献“可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中文文献资料”。
实际上,让人倍感珍贵的除了这些无法复制的孤本,还有其来之不易、机缘巧合的过程。
比如,让人唏嘘不已的太平天国史料,是由1897年到剑桥大学任职的第二位中文系教授h.a.翟理斯在中国用心搜集才得以保存。当时翟理斯作为英国使臣被派往中国,而1850-1864年间正值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他亲历其中,利用工作之便有心搜集相当一部分记录当时历史的文献,包括太平天国出版物。而不久之后,此类出版物就被清政府悉数焚毁,中国大地再无存留。如今,只有剑桥图书馆这些被小心安放的孤本,还记录着当时岁月的动荡和喧嚣。
而作为该馆如今保存完好的800余块中国甲骨文,则来自英国前外交官和汉学家金璋(lionel charles hopkins)在1952年的捐赠。对于这些史料的获取,按艾超世的说法是,全依赖图书馆长年累月所获的捐赠,因为中国法律规定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只有经过特批才能运出国门。
尽管这些古籍资料的稀有和珍贵,艾超世却认为剑桥图书馆看重的并非是它们的稀有,而是它们所承载的内容。而为了将这种稀有资源使用率达到最大化,该馆也通过各种方法来拓展人们获取这些文献资料的途径,以供学者们使用。如果有学者需要进行研究文献装订,那么他们可以接触到馆藏的原始文献。如果仅需要研究文献内容,图书馆则会提供印刷材料或数码拷贝。当前大部分文献或已印刷出版,或是正处于数字化的进程之中。
艾超世对中国经典文献的热情,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未来满怀期许。然而实际情况是,尽管目前很多英国的大学忽然之间接连开设了中文系,但是除了剑桥、牛津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以外,很少有大学能真正提供一个让人严肃研习中国经典典籍的机会。
这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吗?艾超世说,“中国经典典籍从来不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首选材料”。不过他表示,随着西方国家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多,那么有能力阅读相关古代中文文献资料的人数也将越来越多。“而在汉学家亚瑟·伟利的那个时代,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的人寥寥无几”。艾超世强调,如果想要严肃地研习现代汉语,了解繁体中文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书面语和口头表达上常用的成语,原本都源于繁体中文。
他强调说,现在很多中国的父母把孩子送到中国传统文化补习班,尽管花费不菲,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可以直接阅读中国经典著作,如《论语》。
艾超世坚信,繁体中文不会消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未来剑桥大学短期内不会改变对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视程度。艾超世透露,为了反应中国电影发展趋势,目前剑桥大学图书馆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有关中国电影的新分部,设有学位课程。
据艾超世提供的资料,建馆六百余年藏书八百多万册的剑桥大学图书馆拥有中文藏书三十五万种。该馆中文部所藏文献包括商代甲骨、宋元明及清代各类版刻书籍、各种抄本、绘画、拓本以及其他文物,其中颇多珍品。
1632年,白金汉公爵赠送剑桥大学图书馆一批书籍,其中有明版《丹溪心法》的零册,为该馆收集第一批中文书。首批大量的中文书籍系威妥玛爵士所赠,共四千三百零四册。威妥玛曾在中国居住四十年之久,其中十年任英国驻北京公使,退休后复任剑桥大学首届汉学教授。他搜集的不仅有许多参考书,还有大量有关清朝廷礼仪、政治、法律、外交等方面的材料,其中不乏善本与孤本,如清初抄本《明实录》、清抄本满文《养正图解》、明刊孤本《异域图志》以及非常稀见的太平天国出版物等。其后又补充了一千三百多册,某些原为巴克斯爵士所有。以上书籍均由威妥玛的继任h.a.翟理斯教授整理编目,成为《剑桥大学图书馆威妥玛文库汉、满文书目录》及续编,先后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剑桥大学第二位中文系教授翟理斯与其前任威妥玛则是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共同创始人。由古罗马语言体系衍生而来的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作为中国普通话的音标体系,直至现代拼音出现。
翟理斯曾表示,“在我看来,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具备了一所完美中文图书馆的全部特征。很多藏书是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有些藏书就根本不会进行交易。这些藏书由威妥玛爵士在中国历时四十年,潜心搜集、小心呵护,最终被带回剑桥”。对此,翟理斯感慨,“这是一个令人心生敬佩的伟大行为”,尤其他深知这些藏书都是中国十分优秀的著作,甚至有部分书籍在当时发行数量极少,“而这些书籍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文学研究中最具价值的领域”。
剑桥图书馆真正加大中文著作收集工作则始于二战结束后。相当多数量的中文图书当时是被作来自中国的礼物所赠送。其中有原属骆任廷爵士、阿拉巴德先生、慕阿德教授和哈澜教授等人的书籍。该馆藏有全套《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三千种,并有大英图书馆、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分别所藏敦煌中文文书的全套微型胶卷。1952年,英国汉学家金璋先生遗赠该馆甲骨文八百余片,为该馆迄今所藏最古老的文物。该馆还藏有一套大型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共五千册,原为清皇帝德宗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赠给伦敦中国协会的礼物,该会遂存放于剑桥。
1949年,哈澜教授专程去中国,用英国政府特款购买中文书籍一万余册。随后,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收到中国大量馈赠,由其用心保管而后交付图书馆以丰富其馆藏。
剑桥大学图书馆仍不断收到各方的慷慨馈赠或遗赠。如1986年,中国政府赠送该馆四千四百六十八册书籍。又如1988年,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赠送本馆一套《景印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共五百大册。
实际上,让剑桥图书馆中文部真正成为“中文资料宝藏”是在2009年。当时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捐赠二十逾万中文电子书籍,使得剑桥大学中文图书馆一跃成为除中国以外,收藏中文电子书籍量最多的外国图书馆。
剑桥图书馆的中文藏书中,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数量最多、最具特色、最为精良。近来,更为注意搜集中国近、现代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资料。目前,该馆还订有中文期刊约一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