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方翔1月27日报道:这两天,许多读者走进上海图书馆,首先就会去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相关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上海图书馆即时数据展示屏上的数字,越来越被读者多看重,而上海图书馆依托大数据,让读者“看到”更多。
自2001年开始建设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是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为分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等为基层服务点而组建的图书馆联合体,“一城一网一卡一系统”的服务平台已成为特大型的城市图书馆集群系统,2010年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实现全市区(县)分馆、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在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即时数据展示屏”上,基于对信息系统内海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进行展现。包括读者总人数、今日借出(归还)图书封面等内容,让读者们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的情况。
其实,在看得到的数据背后,还有大量看不到的大数据,这些年来也很好地为上海图书馆在书籍的选配上出谋划策。据介绍,上海图书馆普通外借室截至2014年总藏量为365839本,其中被外借过的图书为349965本,从未被外借图书15874本,流通率为95.7%。以2013年出版的图书为例,共进图书56871本,在2014年间流通了52048本,未流通4823本,2014年流通率为91.6%。
除了对于图书的进出了如指掌之外,上海图书馆还非常关注读者的沟通,上海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25岁至40岁之间的青年读者是上海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中老年读者中,60岁左右的男性读者较多。而中小学生电子学生证作为上图读者证后,在图书馆读者年龄分布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
正是由于对数据的充分挖掘,上海图书馆在2014年的通借通还流通量达到了5716万册次,同比增长超过30%。据悉,上海图书馆在今年将继续为提高读者证的含金量而推出系列服务举措,通过对于大数据的运用,让读者们看到更多更好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