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京展出-凯时kb88官方

凯时kb88官方-凯时官网手机版下载新闻资讯业界新闻

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京展出

[ 业界新闻] 2013-12-18

近日,“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开展。本次展览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全国60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民族宗教系统等古籍收藏机构联合举办。为使广大民众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古籍保护知识,体验古籍传统技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将于12月13日特别举办“古籍保护主题宣传日”活动。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11375部古籍入选,命名16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本次特展展出了2013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和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16家)”名单,并通过“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部分精品古籍实物展示”“古籍普查重要发现展示”“《中华再造善本》续编成果展示”四大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七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展览从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古籍文献中精选110余部极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展出。展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古代舆图、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珍贵文献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甲骨文作为重要出土文献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展览集中展示了其中的18件精品,同时配以拓片和内容丰富的展板,介绍甲骨的发现、释读、科学发掘,并绘制中国甲骨收藏分布图、海外甲骨收藏分布图,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了解甲骨收藏、研究等情况。

稿本作为书籍写作的最初形态,出于著者之手,最为可信,而未刊稿本、与刻本内容相异的稿本则具有更高的版本和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展览选取了部分名家稿本,其中有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所著《[光绪]湘阴县志》稿本,经曾国藩批校,弥足珍贵;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鹤轩笔札》,收录了其南游宝应、高邮时担任孙蕙幕僚期间,代写的书启、公文、谕告等文稿。这些稀见稿本将展示许多名家学者少为人知的经历和思想,让读者在政治历史、学术思想等方面上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抄本是稿本或印本的传抄本,流传较少,在留存原书、校勘版本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出于名家抄写、校订的精抄本则尤为珍贵。此次参展的明周荣起抄周淑祜、周淑禧彩绘本《本草图谱》,图文并茂,相映生辉;吕无党家抄本《明史抄略》,密行小字,刚劲有致,所记史事多为正史未收;清内府四色抄本《江流记》,是清乾隆间敕命张照制大内节戏院本,四色精写,精妙绝伦,均是能令公众大饱眼福的稀世珍品。

民族古籍作为记录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精选民族文字古籍珍品286部,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其中收录了新发现的大量藏文文献,成为民族文字文献的一大亮点。此次展出的九至十世纪写本《般若波罗蜜多经》、元抄本《续密概论诠释》、清抄本《万年历表》等都是藏文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托忒蒙古文抄本《江格尔击败残暴古日古木之章》,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篇章之一,也是目前新疆境内发现的唯一抄本。民族文字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融合、共同繁荣的有力保障。

首次集中展出了古籍普查新发现的重要古籍50余部。这些在过去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古籍品种或版本,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为全国古籍工作者、学术研究者和广大民众带来了众多惊喜。展览通过不同版本对照展出、内容深度揭示等形式,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新发现古籍,感受优秀典籍文化,理解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其中,辽宁省图书馆藏宋淳熙八年刻本《扬子法言》,填补了历来台州本的空缺,也证明了唐仲友在台州刻三子的不争事实;西藏博物馆藏元至元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大都刻本《释量论》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未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更充分说明了元朝中央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密切关系;四川省图书馆藏明陈洪绶刻《水浒叶子》是极负盛名的版画杰作,乃明末初刻,形象逼真,刻绘精致,此前一直未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重修本《本草纲目》作为《本草纲目》的祖本,对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人类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前海内外共存《本草纲目》全帙8部,我国国内只藏2部,分藏于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此次河南私人藏家申报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是目前中国民间发现的唯一一部金陵本全本。

展览还特别展示了《中华再造善本》续编项目开展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华再造善本》项目是利用现代出版印刷技术,将现存于世的中华古籍善本复制出版,合理地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全国重点文化工程,2002年开始实施,国内外共计出版787种9129册,以《唐宋编》、《金元编》为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8月,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正式启动,涵盖《明代编》《清代编》和《少数民族文字编》三部分,截至2013年11月已完成380种595函珍稀古籍的出版工作。通过展示,使广大读者更直观地接触《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成果,更深刻地认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继绝存真,传本扬学,嘉惠学林,荫及子孙的重要作用。

设立“古籍保护主题宣传日”让社会公众现场参与体验古籍保护工作。12月13日展览主题宣传日当天,以及12月14日、15日,将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全面立体地向大众展示古籍保护的成果和古籍在当代的作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邀请古籍修复和碑帖传拓专家到场演示古籍修复和石碑传拓技艺,观众可现场学习古籍装帧、钉线、碑帖传拓的基本步骤,了解各类古代典籍的装帧形式和制作过程。活动还将邀请国内雕版印刷技师现场展示传统雕版印刷技艺,观众可以通过观摩和亲手操作了解古籍印制过程。同时,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将现场演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流程和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应用,并展示国家图书馆近年来建立的古籍资源数据库,包括《甲骨世界》《碑帖菁华》《敦煌遗珍》《西夏碎金》《数字善本》《数字方志》等数据库,这些古籍数字化建设成果将使观众更深入地认识到利用现代技术使珍贵典籍化身千百、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也将在当天展示《永乐大典》《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档案文献汇编》《国家图书馆藏近现代百位名人手札》等古籍整理出版成果。

2007年,我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国家级重要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经过七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建立,古籍分级保护制度初步形成,全国古籍普查全面开展,古籍保护人才梯队日益壮大,古籍修复、保存条件显著改善,古籍保护相关标准和法规逐步完善,古籍保护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展览将展出至12月25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网站地图